描述
描述
描述

从《战神纪》看中国特效电影发展进程

浏览: 时间:2018-02-18 分类:论文报告
《战神纪》出乎意料的恢弘庞大,跳开了真实历史人物的改编限定,将魔幻主义和草原题材相结合,把传说还给虚构,重建了一个全新的宇宙观。同时,本片特效之多之重,哪怕放眼世界电影范畴,依然堪称真正意义上的视效大片

《战神纪》出乎意料的恢弘庞大,跳开了真实历史人物的改编限定,将魔幻主义和草原题材相结合,把传说还给虚构,重建了一个全新的宇宙观。同时,本片特效之多之重,哪怕放眼世界电影范畴,依然堪称真正意义上的视效大片:一开始的传奇动物近景,苍狼白鹿,毛发都做得很逼真。后来的堡垒,魔窟的制作也很有3D代入感,结合着壮美的草原风光,称得上动人。《战神纪》这部电影在特效方面的重大突破,着实让人看到了中国电影技术在电影工业化潮流下的高速发展。

 

一、电影奇观化推动了特效产业的发展

电影界正在悄然兴起一股追求视觉冲击的奇观化热潮。无论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电影,还是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东方电影,都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早期电影的奇观化镜头大多依靠特效化妆、道具等来呈现,而如今很多奇观化的表现更多的是由特效师后期在工作室制作完成。在这种态势风靡全球的过程中,好莱坞类型片无疑是这场奇观革命的倡导者,《后天》中倒塌的自由女神像、《星球大战》中各类星球的奇异居民、《阿凡达》中的阿凡达形象。这些现实生活中难得一见的东西成了电影创作者们努力追求去表现给观众看的东西。《战神纪》作为国产奇观化电影的代表作之一:苍狼白鹿、怪兽巨虫、堡垒魔窟,这些只存活在古老神话传说中的元素被真实地展示在了大银幕上,这些既要归功于导演和美术指导的艺术思维,也更离不开的是电影特效技术的高速发展。

 

 

二、国产特效电影缺少一块强大的中国芯

电影《战神纪》的视效复杂度极高,几乎囊括了视效制作的所有种类。据悉,为了完成《战神纪》的视效工作,许多场景延伸、纯CG环境、集群模拟。电影中不少英雄角色是由人工动画制作,而沙尘暴、雪崩、水、烟雾、CG毛发、CG服装等都需要通过视效模拟完成。《战神纪》的制作过程中还大量使用了绿棚合成技术、动作捕捉技术、面部捕捉技术,从影片中动物形象有着逼真的毛发也可以看出该片CG毛发技术也达到了较高的一个水准,这都表明我国过特效电影的工业化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国产影片的制作过程更加项目化、流程化、标准化。但遗憾的是,《战神纪》的特效团队也皆由国外顶尖团队组成,国内的主创团队在特效的设计和创意方面虽然已经成熟,但在制作方面却只能依靠国外团队。国产电影《战神纪》并非有着一块强大的中国芯

 

 

三、中国特效电影的发展历史

中国特效电影发端于解放前, 但体系化的探索开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的“长影”、北影”、“上影”都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研究电影特效, 并在《天仙配》(1955)、《沙漠里的战斗》(1956)等影片中使用了“分色合成”、空间像逐格放映合成摄影工艺等特效手法。20 世纪60 年代,多家电影制片厂都在进行特效探索,在影片中都加入了特效元素。1960年,为拍摄《宝莲灯》开发出了分裂遮光器的特效摄影术,这一技术之后又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进一步完善。1963年,《红日》和《水手长的故事》大规模地使用了模型摄影、动态配景接景等合成摄影,以假代真拍摄了大量有坦克和飞机的战争场面。

60年代初期,“北影”特效部门制成我国第一套国产红外线幕活动遮片合成摄影系统,并首次在影片《游园惊梦》中成功应用。到了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电影在特效技术上又有了新的实质性突破,探索出了玻璃珠幕正面放映工艺、使用了变焦距接景节点云台设备等等,还通过引进的方式将计算机特效引入我国, 北影厂从好莱坞引进的计算机动作控制摄影系统和上影厂引进的由计算机控制的特效动画摄影台等都在《白蛇传》、《李慧娘》等影片的制作过程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O用3]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的 《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黑客帝国》等一批大片被中国观众接受,其中接近真实的恐龙形象、轮船翻覆、虚拟数据等等,使国内的电影人真切地看到了内地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在反思的基础上,中国电影界也开始打破封闭式研发的路子,开始引入大量业外数字技术、 电脑技术人才[MO用4] ,学习西方电影特效的技法和经验, 电脑特效也开始全面进入我国电影业。

21 世纪初期,《紧急迫降》、《极地营救》等内地影片大规模使用了电脑特效及合成镜头,与好莱坞相比虽然稚嫩,但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且这两部大量使用特效镜头的影片均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特效部门制作。随后,《英雄》、《无极》、《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画皮》、《金陵十三钗》等影片也都大规模使用国外特效团队,《唐山大地震》 等影片的特效支出甚至占到了总成本的一半左右。这些影片虽然在特效上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但大规模使用国外特效团队直接导致了国外团队对中国特效电影的垄断。

 

 

四、国内特效制作团队

许多国产特效电影都委托国外公司制作,如《集结号》的特效为韩国和加拿大公司完成,《唐山大地震》的特效为美国公司完成,《战神纪》也不例外。内地特效公司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等因素导致其短期难成气候。并且,特效电影的开发软件、技术标准、设备器材、制作工艺长期被国外拥有,不利于我国电影内容产业的文化安全和经济安全。如美国的工业光魔数字王国 Technicolor 英国 MPC 等等,它们拥有了大量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软件和技术标准,掌握着特效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和运转经验。

单论视效环节,一部电影的视效制作中包括物理特效和数字特效,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更好地将视效融入整个电影的质感,为故事和氛围服务。事实上,这也一直是限制中国电影视觉效果发展的技术难点。中国数字特效和物理特效历经几年的发展,终于从小手工作坊慢慢发展壮大,跟随中国电影的发展逐步积累技术经验,同样也催生了一批有实力的中国特效公司的诞生和发展,如BaseFx、天工异彩、追光动画等,其特效制作水平也基本比肩国际水准。

basefx公司甚至参与了《星球大战》、《变形金刚》、《美国队长3》等好莱坞视效大片的制作流程,并在好莱坞以“价廉物美”而广受赞誉。《美队3Base FX一共参与了143个镜头的制作,其中包括的机场大战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普通观众很难发现电影中有很多镜头是全CG制作的, 这些也证明了中国特效团队完全有实力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发展自己。

 

 

 

五、结语

纵观中外电影特效的发展历史,特效始终伴随着电影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而成长。虽然面对诸多结构性问题,但电影特效仍然通过延展电影表达空间和范围的方法获得了创作者和受众的青睐。特效产业将是未来电影产业竞争的重要环节,中国的特效公司应该加快自己的特效研发,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意创新,在面对好莱坞大片的时候不要盲目的处于跟随状态,要适时地实现超越